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百家豆知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一些古裝連續劇或者是民初連續劇,以及穿著雜七雜八不清不民連續劇的時候,看到男女主角為了追求自己的感情,而被父母用「自古以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摘自身的愛情違反傳統禮教、人倫綱常,並且用這個為理由強迫分手跟另當婚嫁。

這句話其實本來沒多大想法,那時我就單純想著,古代禮教本當如此應當就是這樣不會有問題。

但是在稍長之後,發現很多的資料跟古籍上的描述,發現我對於過去的本當如此,實在是非常大的錯誤。

例如:

一、蘇東坡的念奴嬌中的「羽扇綸巾」指的是周瑜而非諸葛亮。

二、離鄉背井的井,指的是周朝井田制度,而不是水井。

三、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毀在朱熹的手上,而並非一開始就歪在孔子的手上‧‧‧

所以當我無意間翻閱到周朝有所謂的媒官的時候,我就對媒妁之言產生了疑問,是否這邊說的媒只是我們一般理解上搖著扇子的三八媒婆?

還是其實古代的媒,要透過官府,類似今天的戶政登記流程?

因此我找了一些資料:

中國的百度

這邊提到的媒妁之言,他解釋為男女雙方各自的媒人,而且在這邊引用的婚嫁情況,是明清以後的觀念,例如提到女子不出閨房,所以必須經由父母來擇婿,這跟周朝媒官的說法似乎有點不同。

再者他沿用了牡丹亭〈元曲〉的說法,牡丹亭已經算是戲劇作品,是否沒有變調?

維基百科

這邊是解釋媒人,在解釋當中提到,

官媒國家掌管人民婚姻的官署和人員,會在特定的日子媒合適齡未婚男女相會,進而論及婚嫁時監管婚禮過程、雙方婚禮制度以致婚後生育情形。

私媒則是協助婚禮過程中的各項禮儀。

所以從這邊來看,官媒真的類似於今天的戶政,只是還要看婚禮的進行過程,至於私媒則是單純靠自己的經驗來讓婚禮更完美不至於被官媒處罰的人而已。

〈兩相比較之下,中國的資料似乎有點不太完善。〉

且在資料當中也顯示出,古代其實有規定女子出嫁年齡,如果到了某年齡而未出嫁,他的原生家庭是會被處罰的,且官媒在國家極需恢復勞動力的時候,是可以媒合未出嫁女子給已到適婚年齡但是還沒找到老婆的男子。

所以父母之命!!在某些朝代的特定情況下是行不通的,而媒妁之言絕對不是搖著扇子的媒婆可以決定的。

至於在台灣為什麼會流變成一個禮教制度下的強大枷鎖代名詞,我想除了編劇人員的不嚴謹,也有可能是因為某些制度已然斷層了百年之久所產生的誤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